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加强对退回混凝土处理的质量控制,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退回混凝土,减少废料,增加效益。退回站内的混凝土,均应首先考虑降低等级使用。在无法降低等级使用时,应根据情况分清原因,判断混凝土的性能,然后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下就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制定了具体处理办法。
1.因检验不严造成的混凝土退料
因混凝土出站前未经检查或检查不严、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不合格的混凝土发往工地,造成施工方拒收。退回后,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坍落度过大(或离析),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同配比的干料或稠砂浆,快速搅拌不少于90s,经检查无干料块,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实际水胶比不大于理论水胶比方可出站。如果处理后坍落度小于出站要求,应加入适量外加剂调整到满足施工要求的坍落度方可出站。
(2)坍落度过小,应适当增加水泥,然后加外加剂,并强制搅拌,直到坍落度达到出站要求为止。但应注意,外加剂的掺量不得超过推荐掺量的最大值。
2.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混凝土退料
因运输、泵送、浇筑等各种原因造成的退回混凝土,首先由罐车司机过磅,质检员根据罐车司机提供的过磅单及该罐车的皮重计算剩余方量,然后根据同等级或降低等级使用,分别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同等级使用。延误时间在2h以内,处理后应保证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10~15kg/m3,外加剂提高0.1%~0.3%。或直接降低一个强度等级,适当增加外加剂掺量进行调整。延误时间在2~4h,处理后应保证水泥用量比原配合比提高20~40kg/m3,外加剂提高0.4%~0.6%。或直接降低两个强度等级,适当增加外加剂掺量进行调整。
(2)降低等级使用,必须以降低等级后的混凝土与原等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完全相同为基础,且仅适用于C40及C40以下的混凝土的处理。在(1)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个强度等级进行处理。
(3)延误时间超过4h,应报废或用作非承重低等级混凝土使用。若日平均温度为5~20℃范围内,可按(1)的情况增加0.5h处置。若日平均温度小于5℃时,可按(1)的情况增加1h处置。
(4)当混凝土送到工地时,发现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施工要求,若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30~50mm,可按运输单上的方量,每方添加0.5kg泵送剂。如所运方量为8m3,即可加0.5×8=4kg。若用10kg塑料桶装泵送剂,满桶为11kg,可约计加入2/5桶,然后用水管加水3~5s,把接料斗部位的泵送剂冲入罐内,开动罐体快速旋转3min,上车观察混凝土拌合物是否合适,若符合要求,即可使用。
(5)当混凝土送到工地等待了很长时间才开始用料或用混凝土打柱子时间过长,混凝土在卸料槽中不流淌时,应先估计罐内混凝土方量,然后按每方加1kg计算加入泵送剂数量,加泵送剂后按第(4)条要求的加水、快转、观察等步骤操作。当使用了部分料而估计不准方量时,宁可低估,不可多算。先少加一些,如果达不到要求,可再加第一次的量,就能符合要求。若一次加入泵送剂量太多,可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过大,并导致混凝土缓凝。
(6)在初凝时间内的混凝土,由于气温较高、运距较远、压车时间较长等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可通过试验添加同型号的泵送剂或减水剂,但添加与原先已加的总和掺量不能超过外加剂最大掺量的20%。应逐渐添加,先少加,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必须快速转动2min左右,测定坍落度符合要求。运到现场的混凝土不能立即卸料,应快速转动运输车2min后卸料,以确保坍落度和质量。对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应废弃,不能再使用。混凝土浇筑前停滞的时间越长,混凝土强度损失越严重(如表1),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表1 混凝土浇筑前停滞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气温25℃)
停滞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强度(MPa) |
44.3 |
40.1 |
38.4 |
27.8 |
19.7 |
15.0 |
强度损失(%) |
0 |
9 |
13 |
27 |
56 |
66
|